最新网址:www.disanzww.com
字:
关灯 护眼
第三中文网 > 逆流战国当名嘴 > 第二十五章 苏秦借书

第二十五章 苏秦借书

第八竖格,兵家

第九竖格,医家

第十竖格,阴阳家

第十一竖格,家

第十二竖格,纵横家

熟读历史的苏秦知道,这是诸子百家中,在当时最有影响的十二个流派。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春秋战国时期所谓的诸子百家,数得上名字的共有189家,相关著作共有4324篇,而且更夸张的是,据《隋书?经籍志》记载,诸子百家其实有上千家之多。

哇呜。

苏秦吐出一口气,看看后面那几排,这成百上千个流派不会都在这里吧,就算从一岁开始看到老也看不完啊。

别的流派,他都如雷贯耳的,但那个“家”是什么回事?战国居然这么早就有人开始写了,太好了,有看了!他心中一喜,快步走到这一格前,抽出一卷竹简,书名写的是《周考》,又抽出另一卷,书名《青史子》,苏秦兴冲冲,就地蹲下细细翻阅。

不一会儿,他悲催地放了回去。

这哪是什么啊,记得都是民间街头巷尾的风俗俚语,还有歌谣什么的,没错,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可是看得苏秦头皮都发酸了,和他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啊。

得,古人太调皮了。

这不应叫,叫道听途说。

他又在书架上瞄了一眼,眼晴好奇地瞪圆,这“杂家”又是什么鬼?

他在这一格里,只发现孤零零地躺着一卷竹简,取出一看,头发都吓得竖起来,卷名赫然就叫《尸子》,世界上居然有人姓尸的?太惊悚了一点吧。

他又蹲下摊开一看,最前面一枚竹简写着一行注解:尸佼,晋人也,善学,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儒法道合一也,别有新义。

原来杂家是这么回事,苏秦笑了笑,不过还不够彻底啊,其实这世上最大的杂家是鬼谷老师创立的纵横派才是。

字迹苍劲有力,一笔一划韵味悠长,看来是鬼谷先生做的笔记了。

他感叹一番,之前在家那两卷竹简中,也发现了大量先生做的小注,可以想象这里这么多书简,那上面的笔记一定是个非常恐怖的数字。

离开第一排书架,他举灯检索,发现第二到六排书架上果然都是其他诸子百家流派,初步数了数竟然真的超过一百多家,不过不再单独归类,而是一卷卷混在一起,有的流派连名字都没听过。

苏秦很干脆地跳过,来到最后一排,上面竹牌上标识的是各种经书的各个版本,最显著的是《易经》、《诗经》等等,还有各种其他经书,蔚为壮观。

苏秦看得头都大了。

他想起一个成语“汗牛充栋”,意思是说,书多得用老牛去拖运时,牛都要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嘘嘘。

原来他一直没好好理解这个词,现在太理解了,什么是汗牛充栋,这就是汗牛充洞,瞧这一洞多得哭晕的书。

……

咦,这是什么?

他转过最后一排书架,居然发现书架后面有两个大木箱。

他好奇地打开一看,一箱满满是小型青铜器,大多是一些鼎状器皿。抬起一个细看,器皿表面刻满了奇怪的文字,苏秦立刻明白了,这个叫“金文”,一般记载在青铜器上,在没有普及竹简以前,是西周时期最常用的文字记录方式。

打开另一箱,他捂着鼻子不禁倒退了一步,里面有一股奇异的味道,他举灯上前一看,不由倒吸一口冷气。

龟壳,里面密密麻麻都是龟壳。

年代久远,像百年前的古物。

他小心翼翼的取出一块,在泛着青色又白得渗人的龟壳上,也刻满了奇诡的象形文字,呆了一呆,苏秦吐出一口气,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甲骨文”。

不过这对广大乌龟朋友可不是一件好事,怪不得那天,在去山上砍柴的路上,自己碰见一只乌龟,它老人家估计是某个年代遗留下来的幸存者,一见自己这个人类,居然爬得比兔子还快。

……

苏秦转了一圈之后,决定还是温习鬼谷先生留下的著作,于是在纵横家那个格子里,找出一卷《鬼谷子》第二章《反应》,他感觉自己的应变能力还有待提高,看得出那个萧兄是个不服输的主儿,下次说不定又来找自己辩论。

他想了想,又来到道家那一格,抽出一卷《庄子札记》,庄子是个寓言大师,多学几个寓言,对自己辩论好处多多。

在书架边有一个小案几,上面有笔墨和一卷写了一半的竹简,看来这一卷东西就是所谓的《登记表》了。

苏秦将书名一一写上,然后环顾了洞穴一眼,慢慢退了出去。

推荐阅读: 我在江湖兴风作浪 超神机械师 文明科学系统 热力学主宰 绝剑神域 墓经传人 我是洪荒第一人 逍遥大亨 网游之至尊大领主 我有一座炼妖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