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disanzww.com
字:
关灯 护眼
第三中文网 > 齐霸春秋 > 第三十章 秉烛夜谈

第三十章 秉烛夜谈

鲁国人虽然接纳了逃来的公子纠,但并没有立刻送他回临淄,让他继位。而是先让他住下来,看看形势发展。

当无知一死,鲁国人知道趁火打劫的时候到了,公子纠有价值了。所以才开始对公子纠热络起来。

这不一听闻公子纠来拜见鲁庄公,鲁庄公立刻就同意了。大摆宴席,以施伯为陪坐,招待齐国公子。

在席上,鲁庄公表示了一番对齐国内政的看法,暗示会支持公子纠,但要看公子纠的表现。

所次鲁公问起公子纠有关齐鲁悬而未决的遂、谭等问题时,公子纠立刻闻弦歌而知雅意,表示会听从鲁国意见。等他一上位,立纠会表示出齐鲁亲善。

怎么亲善?当然是会尊重鲁国啦!鲁公很满意,立刻表示会在齐国王位之事上友持公子纠。至于代价嘛,以后再商谈。虽然是公子纠卖了国,但是公子纠真的好冤啊,心中一定是在想:

真是的!要不是小白这混蛋搅局,我还用负出那么多代价吗?

要是齐国只有我一个公子有资格上位,我还需要接受鲁庄公的讹诈吗?他还不得主动送我回国,如果无礼,将来我还要问罪呢!

可惜,现实上他必须仰仗鲁庄公的支持才行。齐国虽也有人愿意支持他,但他并没有很多亲近他的力量。

本来他就是齐国公子,又居住于临淄,齐襄公又不是个好说话的君王。如果公子纱还在四处勾结大臣,说他不是谋反齐襄公相信吗?

这一点他还不如小白呢!小白虽然早早就离开了齐国,但他反而可以与诸位大臣往来。齐襄公就算问起来,也能用说辞搪塞。

公子小白离乡日久,十分怀念故国,但又不清楚您对他的态度,他内心惶恐,只好请为臣为他代为分说一二。

你看,合情合理。我又不是跟他来往多么频繁,只是有所来往,您不用顾虑我对您有二心。

鲍叔牙和小白一开始就是希望避开齐国这个是非之地。但又不能真正远离了齐国政坛。如果小白早早跑到楚国,周王那儿,倒是离是非远了。但一旦齐国生变,齐国的公卿贵族们还能想得起来吗?

你离齐国那么远,就算有心支持你,这么长时间都够别人上位三回了。

所以,小白和鲍叔牙离开齐国是为了避祸,并不是彻底离开齐国。离国避祸要选近的国家,方便借此和国内联系,一旦有变,还有夺位的机会。

鲍叔牙是齐国大家族,对政治上见识多,对齐国的政坛很了解才做出了这一决策。

不像他的好友管仲,管氏虽也是大族,但管仲家道中落,在政治斗争中难免短视,对齐国情况还不够了解。

管仲的长处是治理国家,他能让齐国富国强兵,称霸诸候,但对政治上的变故并不精通。

后世之人虽把管仲当成智商绝顶的谋士,仿佛他算无遗策一样。但那都是后人象,看看齐国内乱中他的表现对的上号吗?他还不如鲍叔牙看得远呢!

人们常听闻诸葛亮每每自比管仲,乐毅。就用后世诸葛亮的模板来看待这两人。但诸葛亮就事无遗策,用兵如神啦?他顶多算个治国安邦的好手,但在军事才能上还比不上刘备呢!

管仲,乐毅为什么而出名?因为管仲辅佐齐桓公小白率先改革齐国内政,使齐国称霸!乐毅则辅助燕昭王,使七国里的弱鸡―燕国,强大了起来。还组成五国联军把强大的齐国干趴了。

他们两人最主要的功劳并非带兵打仗,而是改革,是整修内政,治理国家!

小白也是想了好久才明白过来。自穿越而来,自己受后世不靠谱史学家们的忽悠,误以为管仲那一箭才是自己回国的大威胁。

“一箭之仇”这个成语害得自己忧心崇崇,传闻的毒害使自己堂堂一个穿者丢大了脸。

看来自己空有一身见识,但只能当个键盘侠,指点江山就可以了。但要说对春秋时代的国家治理,军事战争,外交手段,都还处于两眼一摸黑的状态。

没有干过的经验,就不敢随便有所动作。

他管仲他再牛也不过在公子纠手下当参谋,怎么可能样样都能干好呀!

推荐阅读: 北境之巫 苟胜 田园小农民 随身带着元素农场 让我当条咸鱼吧 练气在聊斋 第一武祖 贼行诸天 从原始开始 武侠之最强神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