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disanzww.com
字:
关灯 护眼
第三中文网 > 齐霸春秋 > 第二十四章 千乘之国

第二十四章 千乘之国

那时候,大家都还是亲戚朋友,即便战败了也不会亡掉国家社稷,一次战争死伤的人数不会太多。因此,战争的礼仪还被沿续了下来。

比如,不鼓成成列,就是不去进攻还没排好队的敌军。

不能去俘虏对方的国君,见到对方还要行礼。

君子不擒二毛,不重伤,医药归之。就是对老人孩子们宽容,不杀不抓。对因为受伤而被俘的士兵要治疗后送回去。

不在对方国君治丧期间进攻,不去进攻受灾的国家。

听上去很文明,很有道德。甚至比现代战争更文明。

但这样的情况在旗鼓相当的大国之间照此做还可以,在大国与小国间呢?宋襄公照此做的后果大家也知道了,被楚军打的几乎亡国。

只有晋、楚两国最先破坏掉这些条条框框。而晋国是受到戎狄的影响;楚国本身就号称蛮夷。他们对周礼从来实行功利主义,有用就遵从,没用就扔掉。

但在小白看来,所谓古典的贵族之间的仁义礼法不过是为了在脸上涂脂摸粉,粉饰自身罢了。

怎么没见大国吞并小国时用这种礼法,从来都是直接灭掉,占领小国国土,兼并小国国民。

而周礼只要有一个国家在战场上扔掉了,其他国家也必须跟进。否则,国家衰弱乃至灭亡就可以预料了。

在历史上齐国空当了四十年霸主,却成为了周礼的维护者,喊的口号是“尊王攘夷”而始终没做到“挟天子以令诸侯”。

虽然在后人看来差别不大,但在晋文公时敢叫周王陪他田猎,而齐桓公敢吗?他只是借周王的旗号罢了。连接受天子致胙都要再三感谢。

平白帮周王室当了几年好打手,但却不符合齐国的国家利益。打退威胁诸姬姓侯国的戎狄,只是满足了齐桓公个人和他手下大贵族的私人愿望。听上去很有正义感,但只是空得其名,不得其实。

看上去很威风,但齐国国力被大量消耗,却没有足够的利益。在物质上没有半点有价值的东西。这使得齐国始终处于东方一隅,再也没能向西方一步。

然而,这也是历史时代的要求。在战国时代,老祖宗们已经把人性丢的差不多了,谁对敌人最野蛮,最残酷,才能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那时,不断想要吞并诸国,不惜用尽手段的人叫野心家。在诸侯间挑拨离间的人叫纵横家。施展阴谋诡计,用手段不断高效率杀人的叫兵家。

用严刑酷法逼你当兵纳粮的叫法家。提供军粮要靠农家指导生产。制造攻城工具的是号称非攻的墨家,因为守城的工具也能用于攻城。

而在战后进行恢复生产的叫道家。为胜利者涂脂摸粉,进行粉饰的叫儒家。

只有在和平时期,仁义礼智信这些美好的东西才被不断宣传。虽然上层照样尔虞我诈,丧尽天良。

而再没有比那尊至高之位更能惹人心动的了。为了这看似最好的东西,人类从不介意突破底线,无所不用其极,去追求,去抢夺。

而小白就在这条路上。一条两边是悬崖的不归路上。

推荐阅读: 北境之巫 苟胜 田园小农民 随身带着元素农场 让我当条咸鱼吧 练气在聊斋 第一武祖 贼行诸天 从原始开始 武侠之最强神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