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disanzww.com
字:
关灯 护眼
第三中文网 > 开局成神加入聊天群 > 第二十八章 比比东直播屠神

第二十八章 比比东直播屠神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斋] 最快更新!无广告!

今晚是除夕夜,没想到我们原定的月中朗读会竟撞上这个传统日子,故此给朋友们出了难题:佳节陪亲人还是来朗读会?我作为本次朗读会的主持人心怀歉意,眼下站在这里怪不好意思呢。所以,万分感激各位朋友到场,若在朗读会途中有人离场不为过,有人迟来呢也欢迎。

……朋友们都拿到稿件吧?哈哈,除了先前约定读的书以外,我临时增设这个内容,算是应景吧。你们可以先读一下,这篇稿子题目是《除夕朗读会》,讲的是一个人不幸在除夕参加朗读会的故事。稿子有点长,你们可以慢读,倘若朗读会时间延长了,就让我们一起跨年吧。在朋友们默读之余,请容我简述它背后的来由。

从作者说起?这位作者不算作家,没名气,甚至不怎写作。她只曾游历大江南北,时常把帽檐压低,我们可以想象她傍晚站在楼顶眺望下一个去处的模样。上一年寒冬,她来广州了,恰好闯入我的一期朗读会,兴许你们有人见过她。我不认为当时她在认真听大家朗读,她虚构出亲切的情意,屡屡变换坐姿,掩饰哈欠,直到朗读会结束,她暗呼一口气,向我礼貌点头:“我赶明儿要离开广州了。半个月的游玩,最有意思还是你这场朗读会。”半年后,我收到一封信,是她给我寄来这么一篇稿子和一张照片。照片是当时朗读会的场景,她坐在边缘的位置,借光亮在玻璃窗映出的虚影定格住那一刻的自己。后来,我把照片弄丢了(也许它夹在朗读的书页间,也许飞出这房间外,飞走了)。

往后,会不会收到各位来信呢。从那时候起我就心怀期盼,盼想哪天打开邮箱能发现各位朗读者的来信。可我一再失望,没有收到过,仅此一次。不过嘛,朗读会不是课堂,不求朋友回报与馈赠,这点失落,到底还是自作多情。

话多了,朋友且当我发牢骚罢。

我再给各位说说梗概?它讲述的是,有位女人对朗读会期待已久,不是期待参与的读者,也非渴望迸发思想星火,只是尝鲜兴奋而已。朗读会前,她筹备充足又备受煎熬,每天下足心思读书作笔记,就连阅读感想也在脑海中预演多遍。尽管她自知性格内敛,朗读时一开口就脸颊绯红,言词表达也不免断续吞吐……那天好不容易到来,她衣着精致,戴一顶帽子,佯装从异地游历到此恰逢朗读会。可惜,那天朗读会因无人参与,主持人在房间里待了十分钟就走了。她站在楼房的屋檐下,眼看路人经过时提起“这里经常举办朗读活动”但并无兴致上楼参与,“总有下次的嘛。”他们如是说。但于她而言,不会有下次,不可能。她低着头走上那条灰暗楼梯,转角四次(每一阶容半只脚)到三楼,摁两下门铃,得不到回应。她故作无视地扭转手柄,门居然没锁,开了。门内可见绿白交错的格子地砖,头上的三叶吊扇缓缓旋动,一面墙被夕阳斜照而无限悲哀,一面墙是歪斜倒放着七百本书的冷色书柜,一面墙有西式复古窗户,窗玻璃映着鬼祟的朗读者的头颅。

作者是不是在写自己呢。我们不作定论,很有意思的是,文章里的时间正是除夕,跟现实的我们同在今天。她在文中就这么讲述了一个人参与朗读会的过程,恰也是我原本以为所发生的——除夕夜,朋友们都陪家人,谁有空来一场不起眼的朗读会呢。以前读者稿子,一眼不觉得感触,说它象征吧又太浅显。可当我意识到自己要把朗读会定在除夕夜——你们看:

“她坐在读者席的边缘,椅子空荡荡,没有主持人。从何起始呢?以前没参加过,只好凭感觉,后面可以返回来把记忆的细枝末节删走。她寻思着前些日子为朗读会作准备的内容,先练习,反正没人。她从背包里掏出一本书,翻开预先折角的一页,开始朗读。起先读错几个音,畏畏缩缩的语气,读到长句不得不分几截,有时会跳行。她一脸害躁,好不容易把整段读完了。很快,她尝试把书中主人公游走在快餐店寻找父亲时的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她渐入佳境,全心全意参与这场朗读会。”

我认为,作者多少把自己代入文中。“第一次参与朗读会”,这个象征意义很重要,它是文章的基石,你们后面可以看到,除夕夜,当街道变得荒凉,家户传出欢笑,饭食飘香,红夕在完全消褪之前把所有关于日落的文学性描写演奏一遍,一颗星兀自耀闪着不等天空相约暗下,年味不年味,在作者笔下不过是偶然笼罩朗读会的一股妖气罢了,偶然笼罩的,迟早会消散。也许大家今晚被年味迷诱而去,但主人公没有,她孤身一人站立在绿白格子地砖上,参与了这场不存在的朗读会。

主人公所朗读的书,作者没有给出线索,而且引自朗读的书的段落也显然苍白无力,我们一看就知道她只是临时写出,想蒙混过关而已。朋友们尽可原谅她,毕竟她不是专职作家,写这篇稿子还没想给外人看呢,我们不要诸多要求。以及,从第五页开始,这行文不连贯,好几处相互矛盾,我估摸她写时并非一气呵成,而是偶有灵感才写,就这么几段几段,拼呀拼,缝补添删,不容易才写就。但是话说,现在年轻一代不都迷恋这类手法吗?只要“矛盾起来似乎用意不浅”就好,实际上,我断定作者连主题也没拿定。

作者完全没有头绪?不算是。主人公是读书人,我们也是读书人,且同在除夕,所以我们应能切身体会,那是什么感觉啊?她暗想把朗读的声音传出去,召唤回应有的主持人,留住当初向往朗读会的心情。她好几次走神与出错,读到半段戛然而止,想着那些今夜遗忘她的人正在举杯祝贺,有人谩骂着电视里晚会的无趣,骂声跟她的朗读声一样稍纵即逝。她的影子越拉越长,从一张椅子延伸到四五张,渐渐爬上白墙,窗户和阳台栏杆,跃出三层高的楼房。

要是描写孤独,我认为作者还不赖,但不精明。我们不难察觉,她只是借朗读会当作一个“发生空间”,却远未充分利用这个空间本身具有的意义。你们想想,一位厨师的保温瓶居然被举起观赏,何如?作为一名朗读者,我对她的这方面感到失望,毕竟在我们这些人眼里,朗读会比得上宗教的神圣仪式,不容外人随意揉捏。她嘛,我只能说,不过尔尔。

会不会先入为主呢?我读感不算指导,个中好坏仍然要见仁见智,拿它出来,终归是在除夕夜应景罢!朋友们后面可细读稿子,兴许嚼出几种不同味道,届时来与我探讨,我也乐意呵。又得抱歉了,我这性子就拖沓啰嗦,感谢各位容忍。

我的部分到此为止,好了,现在我们归入主题,开读这次朗读会原定的书吧。在座没有新脸孔,就都自便,自由发挥咧。我这有点事儿,先走开,你们来继续——

关上门。

推荐阅读: 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 人在超兽已成冥王加入诸天聊天群 都市签到三年,我成世界首富 我竟是修仙大佬 骨舟记 舟骨记 这个诅咒太奈斯了 我在心中种莲花 开局继承神魔墓场 星际争霸之联合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