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disanzww.com
字:
关灯 护眼
第三中文网 > 胤天下 > 【第二十九章 军从官】

【第二十九章 军从官】

对于这个问题,李化羽仔细想了想,慢慢开口道:“县尊是看上我家兄弟的才学了?”

吕书办一拍手,笑道:“此其一也。大元的才学固然高出他人一等,所以县尊才会点他为案首。但其二嘛,还是因为李郎君你。”

“我?!”李化羽实在不知道自己有什么值得看重的地方。

吕书办抚着山羊胡道:“明说吧,县尊看中了大元的才学,而鄙人则看中了李郎君的武勇,县尊下月便要赴任燕山卫作军从官,正是需要李郎君这样的勇武之士效力,不知这么说,你可明白了?”

“不明白!草民可是逃人!”

李化羽的确没听懂,或者说只听懂一半,他听出了吕书办想要招揽他的意思,但什么是军从官他可一点不知。所以他特地点出自己的身份,你要招揽我,可知我是逃人身份?逃人可不能入兵籍,这点他是知道的。

不过吕书办却不在意李化羽的逃人身份。事实上,在来见李化羽之前,有关于李化羽的一切资料,包括他们一群幸存者从燕山走出来之后的种种桩桩,吕书办都了解的清清楚楚。甚至连那个程三丁的死,吕书办也有足够的理由怀疑是李化羽这帮人干的---没办法,他们的杀人动机太明显了,只是找不到证据罢了。

当然,在古代社会里,证据这种东西可有可无,一个莫须有都能杀了统兵大将的古代,仅凭怀疑就足够一个县衙书办置一个逃人于死地了。

“籍贯之事,你大可放心。”

吕书办轻描淡写地说:“只要你归了县尊麾下,这都不是问题。问题是……你愿不愿意做县尊的军从卫?”

李化羽是真心纠结了,他不懂什么是军从卫,万一是跟王贵那个私曲一般的坑人位置,他该怎么办?他是能打,正常一打五都不是问题,但如果十个人,一百个人呢?他可不是武林高手,一年前他还只是个做工程的小老板罢了!

“不敢欺瞒书办,草民还真不懂什么叫军从卫,甚至什么叫军从官也稀里糊涂,能不能请书办譬说一二?说清楚了,草民也好回去跟几个兄弟商量一番。”李化羽的话,处处留着余地。

吕书办有些蹙眉,捏着山羊胡似乎在纠结什么,正要开口,却听客房外有衙役在唤他:“书办,前面宴席散了,县尊让您代为送客。”

吕书办应了一声,回头对李化羽道:“其实这些事不是秘闻,你自去打听,自有人跟你譬说清楚,鄙人也不在这里浪费唇舌了……县尊下月便会去府城赴任,你家兄弟六月也要到府城参加府试,届时你若愿意,自可与你家兄弟来寻我。”

言罢,就出门代县尊送客去了。

……

军从官,又称军从文官,即跟随军队转进的文官,乃监军的延伸。

于此相对应的,还有军从内官。内官即皇宫的宦官,现代人谓之太监、公公。而在现在一般称为内臣。

唐末时,各地节度使拥兵自重,为加强皇权,皇帝派出宦官掌控军队,结果到后来连皇帝的废立都要宦官同意,由此加剧了唐的灭亡。

后唐君王深以前唐为戒,改由文官监军,实行文贵武贱、以文御武的国策方针,结果导致后期文治昌盛却武备疲弱,外族往往肆意凌辱中国。国家社稷也因此摇摇欲坠,最终导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

及至本朝初立,太祖以赫赫武功一统天下,为显中国威仪,取国号“武”,意思就是不忘后唐之耻,勤修武备---当然,也有人说武朝的国号来源于武太祖未发迹前曾担任武义军节度使,驻军武州,后又获封武义公,所以才立国号为武。

不管这个国号怎么来的,总之这个以“武”为国号的中原王朝的确在前期做到了赫赫武功,威震四海。

后来,天下承平日久,通过科举制度选拔出来的文官越多,这文官集团便异军突起。特别是后来有些武将自恃功高,跋扈非常,甚至举兵叛乱,给了文官集团介入军队的机会。

到了本朝宣宗年间,军从官已经成了惯例,凡一卫之地,兵员愈百,必有军从官一名。为不妨碍军权一统,军从官只有襄助后勤和监督军心之权,并无任免和指挥的权力。军队的最高权力在皇帝和军府。

军府是前唐留下的军事制度,后唐时几近废除,到了本朝,历太祖、成祖、太宗三代帝王改良后沿用至今。

军府位比三公内阁,却不干预治民,且军府也与文官一样,不让一人独大,而是设大将军三名或五名不等,群策群力决断军事,谓之军策。

到了仁宗时期,文官集团权力愈大,以至于军策必有宰辅参与其中方可施行的地步。

可没想,数十年前,胡竭人突然从北方开始大肆南侵,频繁侵扰中原,英宗、武宗皆欲讨伐胡竭人,武将又有了用武之地,军府重振声威。

元正元年至元正三年,胡竭人连破武朝长城防线,边关告急,中原危殆,军府下达军策,并于元丰元年出兵草原,但却落得个大败而归。

元丰元年那场大败之后,军府声势归于沉寂,文官集团卷土重来,军从官的权力也愈发大了。

为了方便军从官行使权力,军从官一般会配备军从卫,数量不等,具体看军从官具体担任哪个职位。

如果是燕山卫军府的军从官,那军从卫人数定然不会少于一百人。如果是燕山卫下面一个哨所的军从官,那军从卫人数可能只有寥寥三五人,甚至有军从官孑然一人赴任的情况。

军从卫的来源很复杂,有军从官自己招揽的江洋大盗,也有卫所指派的军中健锐,具体情况只要不逾矩,人员可以由军从官自己决定。

军从官序列上是文官,但却从属于军府,功劳核定由军府做主,但升迁贬黜则是内阁决定,以至于军从官又被称为“两面官”“阴阳人”,既文又武、非文非武,是个比较尴尬的位置。

真正进士及第的读书人,哪个愿意去做这颇受非议的“两面官”“阴阳人”?特别是后一个称呼,简直可以与那些割鸟侍主的宦官相提并论,对读书人而言,这不是侮辱是什么?所以到了武宗年间,底层的军从官压根没有进士愿意去,被逼无奈之下,内阁只能从举人中选派。

当然,底层的才没人愿意去,如果是卫军府的军从官,还是有很多人趋之若鹜的。特别是那些在地方上混的不如意的七八品小文官,那更是希望能够调任卫军府军从官,因为在调任时品级升一级两级不说,那权力也远非地方可比。

李来就是调任的卫军府军从官,所以才到处招揽自己的军从卫。

军从卫隶属军从官指挥,但不属于兵籍,也不属于壮籍,在户籍上还是民籍,甚至是逃人籍、奴籍。但如果立了军功,还是有可能转变户籍的。

所以军从卫也是底层百姓晋升的机会之一,很多人想去,比如了解清楚后的李化羽。

推荐阅读: 唐末战图 重生之再度入劫 洪荒之玄天问道 我的无敌洪荒聊天群 万界最牛召唤 武馆之召唤群雄 夺天崛起 春风染尘红叶翩 巨星来了 古风短文合集